又到端午,今年確確切切做了一件說了很多年的事 – 跟嫲嫲學包糉!
近年老人家的記憶力差了很多,手指活動都差了,如果是早幾年跟嫲嫲學習學習,必然學得更好。慶幸姑姐近年都有「協助」嫲嫲包糉,準備功夫都學懂了,這一年,可以準備好材料給我們。

基本上咸肉糉的用料都家家不同,我們自家材料除了糯米、去皮綠豆,還有大大粒咸蛋黃、半邊冬菇、肥豬肉、干瑤柱。除了糉葉要逐片洗乾淨之外,糯米要用少量油撈勻;綠豆要浸透;咸蛋要清潔、取出咸蛋黃;冬菇浸好開邊;肥豬肉切片再調味,要用五香粉和糖醃。





我和老公主力包咸肉糉,而素食的爸爸就包甜糉: 用一片糉葉,小小的包起桂花糖糯米和紅豆蓉,同一片葉覆好用咸水草扎起。雖然咸肉糉的賣相不太好,每一隻都「身形」不同,但製成品味道很好呀!初次學習,算是合格啦。加上嫲嫲的指導,大概一個鐘多點我們便完成三四十隻咸肉糉了!由於size小了,糉葉用多了,結果咸蛋黃、綠豆都有多,姑姐唯有再買糉葉自已揀日再包啦…

(下圖是爸爸包的一葉糉,都滿滿一大盤呀)

包好後,用壓力煲烚兩個鐘便完成!
急不及待開了咸、甜各一隻來吃,真的很不錯。早幾年都是靠姑姐、嫲嫲做好才分三數隻給我們,我都會在街外多買幾款回來吃(一般都是稻香、美必的糉)。記憶中,上年想買些用來送給老爺時,才發現簡簡單單找一隻咸肉糉並不容易,而且價錢都加得很多。決心今年一試,發現包糉其實不難,但準備功夫辛苦,材料都不便宜,心機和時間才是重點呢。
Be First to Comment